一、這是一個跑步的比賽,所以不能用走的,更不能停下來。

IMG_E9902.JPG

起源應該還是要從阿達說起。
 
這傢伙,年紀小我們四五歲,身材精實纖細,沒有一絲多餘。
 
認識他之後,爬山、騎車、跑步,從沒發現他有體力不濟的時候。他可以在帶我們騎自行車穿越花東的時候,在車隊身邊當人造衛星般的拍照;我們都氣喘噓噓了,他還可以精力充沛的,一大早出門先跑個5K。
 
環繞石門水庫騎行時,他可以背着裝有爐頭、瓦斯、鍋具的後背包,在半路為我們煮泡麵。爬桃山的時候,若不是我和Jeff的拖累,以他的腳力,應該只需要用一半的時間就可以完成。
 
也因此,所有與「體力」相關的活動,他說的,通常都是最「正確」的。
 
接觸自行車之後,雖說已50,我仍一直關注「鐵人三項」這個運動,只不過其中有兩項是我完全沒辦法「有信心」的。
 
一是游泳,因為我不會游自由式,以三鐵的特性,游蛙式除了會落後許多之外,使用的肌群也會讓後面的兩項非常難搞。
 
第二就是跑步,因為,從小我就與徑賽無緣,只要是圓的球,我都可以是校隊,但一說到要用身體素質的,我就落於絕對劣勢。
 
除了,當兵時在兇狠責罵與榮譽假的動力之下,包括五千公尺的體能戰技十分優異之外,實在想不出有什麼時候,我能跑得了步。
 
加上,我覺得跑步是沒有view的,比不上騎自行車的快意逍遙,比不上登山的雄偉壯闊,也就一直沒有對它有興趣。
 
它應該就是用「趁虛而入」來描述。剛好最近比較空閒,爬大山行程一直不順利,騎車也沒有太多計劃,拍照寫真繪畫創作著了霧、迷了路的停了下來。原本看到「台中市馬拉松」的訊息,問了一下達神對於(新手跑步)的建議,沒想到他分析之後說:沒問題。
 
然後,我就技術性的忘了這件事,畢竟在台中,行程安排上我比較不方便,直到報名截止。
 
不過,空虛還是存在的,達神給的建議也還隱隱哈癢,自己也默默的進行「陷入研究」。然後,某個精神愉快的夜晚,達神從line拋來「台北馬拉松」報名資訊。
 
數年前,我帶阿布參加過3K的fun run,既然是在台北,又這麼具指標代表性,阿達的訓練計畫又這樣完整。就這樣的情境之下,我報名了『2019台北馬拉松』半程21KM的活動。
 
別怕,不是報名就可以參加,還需要抽籤的。以近年來抽百岳山屋的經驗與手氣來看,又不一定會抽中。
 
還有十二週,可以有適度的練習,真的抽中了,再來怕吧。
 
其實,我太小看跑步了。原來,跑步看到VIEW的層次,比其他活動更空靈,是更內心的,對於自己的要求與鞭策,完全超乎我的想像。甚至於,停不下來。
 
因為年紀大了,記憶力衰退,寫下這些文字,是希望可以記錄在這個進入跑步殿堂的過程中,初階的我到底想了些什麼?
 
不瞞你說,報完名之後,我已經把完賽的FB作文都寫好了。只不過經過了這些修行,如果到了那一刻,我會不會想要去改?

 

arrow
arrow

    Malen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